当前位置:首页 - 医院动态 - 医院动态

战“疫”中的情报员

发布日期:2020-03-10 浏览次数:1279

2020年本该是美好的开始,正值全国人民为即将跨进这个浪漫的对称年而举国欢庆之时,湖北武汉爆发的“新冠肺炎”在全国蔓延,迅速传播,疫情异常严峻,全国人民展开一场特殊的“战斗”。

广大医护人员披上白色战袍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逆行而上,当仁不让的成为排头兵,冲在阻击“新冠肺炎”疫情的最前线。在众多的白衣战士中,还有这样一群幕后默默奉献的特殊战士,他们同样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,在病房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,他们是在特殊的战场,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;他们是情报的收集者,被称为“看不见的医生”——检验工作者。

全国疫情严峻,取消年休假,全员到岗,全院进入战时状态。农历鼠年春节的前夜,阜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黄翠丽在收到医院发出的通知后,立即通知科室所有人员准备迎战,检验科全体人员放弃正在与家人团聚的假期,立即到岗。由于检验科常年与携带各种病毒的标本打交道,对病毒的特性和危害更加敏感,黄翠丽坚决执行医院统一安排,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学习“新冠肺炎”防治相关文件,执行《应急预案》,加强对发热病人标本采集时的自身防护,把守好对病人标本检测的每一道关卡。

防交叉感染,保万无一失

为了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,检验科对科室布局进行调整,单独隔离门诊检验区域,主要用于疑似患者和与湖北有接触史的发热患者检验。工作人员每天采集发热病人血样等标本后立即消毒,并定时对样本采集室进行紫外线消毒,对其他检验室进行喷洒消毒液消毒。面对风险高、劳动量强的战场,检验科全体人员毅然决然的坚守在直接与患者接触的窗口。为了节约防护用品,减少防护服、口罩的污染,减少上厕所的频次,经常四五个小时才喝一口水。

“老兵”请战

由于我院临近阜阳市火车站,而火车站人流量大,人员密度大且情况复杂,是最难防控的关卡,医院按照市区卫健委工作要求,抽调部分人员协助火车站员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,对进出站的旅客逐一进行体温检测、卡点区域消毒,尽全力控制疫情源头。“去车站的人员不够,我愿意参加,服从命令,站好岗,把好关!”陈娜老师是我院检验科工龄30余年的“元老级”职工,到火车站协助防控疫情的通知一经发出,陈娜老师挺身而出,积极参战,除了在科室参加值班之外,她还毅然请缨前往火车站参与轮班。由于年龄原因,陈娜老师的心脏本身就不太好,多年未值夜班的她,一天在火车站连续工作12小时,多次白班和夜班下来,身体终究支撑不住,心脏问题加剧,心肌缺血。疫情蔓延阜阳以来,她一直坚守在岗位,对一位“老兵”而言,无论体力和脑力,都是极大的消耗,她的冲锋和坚守,为年轻的技师们作出了表率。

与时间赛跑,为生命竞速

检验工作是通过对病人的各类标本精确检测得出结果,帮助临床医师对病人真实病情的了解和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,这就像是战斗中的情报人员,在看不见的战线,获取精准的情报提供给战斗人员,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,给“敌人”以精准打击,为“战友”赢得时间。特殊时期,由于群众对“新型冠状病毒”的恐慌心理,也由于“新冠肺炎”的症状与流感高度相似,有些病人出现发热、咽痛等症状之后特别担心害怕,早一点拿到诊断结果,会让病人忐忑的情绪早点稳定下来。接到相关标本后,检验技师会立即对标本进行处理,检查标本是否合格、分类、扫码、离心……一刻也不敢怠慢,几个检验室,多台检验仪器之间来回跑,距离虽短,但却一刻停不下脚步,一个班次下来,连手机里的计步名次,都是在好友排行里“名列前茅”。这所有的一切,都是为了第一时间得到检查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,为临床拯救生命争取哪怕早一秒的时间。

为生命逆行,向病毒出击

对新冠肺炎的确诊,必须要做咽拭子取样,进行核酸检测,而咽拭子的取样工作是极其危险的,需要被采集对象拿下口罩,张开嘴,发出“啊”的声音,采集人员再将咽拭子插入被取样人喉咙深处反复擦拭取样。这等同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中,稍有不慎便有被感染的风险。即使如此危险,我院检验科人员依然参与到颍东辖区“新冠”肺炎可疑人员的咽拭子采集工作之中,面对高风险的工作,所有参与的检验科人员没有一个人害怕,退缩,用担当和责任诠释着“敬佑生命,救死扶伤,甘于奉献,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。

疫情尚未结束,“战役”紧张且持久,我们将时刻保持“战斗”状态,继续坚守岗位,坚决服从并执行医院工作部署,团结一致,众志成城,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。


2020年本该是美好的开始,正值全国人民为即将跨进这个浪漫的对称年而举国欢庆之时,湖北武汉爆发的“新冠肺炎”在全国蔓延,迅速传播,疫情异常严峻,全国人民展开一场特殊的“战斗”。

广大医护人员披上白色战袍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逆行而上,当仁不让的成为排头兵,冲在阻击“新冠肺炎”疫情的最前线。在众多的白衣战士中,还有这样一群幕后默默奉献的特殊战士,他们同样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,在病房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,他们是在特殊的战场,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;他们是情报的收集者,被称为“看不见的医生”——检验工作者。

全国疫情严峻,取消年休假,全员到岗,全院进入战时状态。农历鼠年春节的前夜,阜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黄翠丽在收到医院发出的通知后,立即通知科室所有人员准备迎战,检验科全体人员放弃正在与家人团聚的假期,立即到岗。由于检验科常年与携带各种病毒的标本打交道,对病毒的特性和危害更加敏感,黄翠丽坚决执行医院统一安排,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学习“新冠肺炎”防治相关文件,执行《应急预案》,加强对发热病人标本采集时的自身防护,把守好对病人标本检测的每一道关卡。

防交叉感染,保万无一失

为了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,检验科对科室布局进行调整,单独隔离门诊检验区域,主要用于疑似患者和与湖北有接触史的发热患者检验。工作人员每天采集发热病人血样等标本后立即消毒,并定时对样本采集室进行紫外线消毒,对其他检验室进行喷洒消毒液消毒。面对风险高、劳动量强的战场,检验科全体人员毅然决然的坚守在直接与患者接触的窗口。为了节约防护用品,减少防护服、口罩的污染,减少上厕所的频次,经常四五个小时才喝一口水。

“老兵”请战

由于我院临近阜阳市火车站,而火车站人流量大,人员密度大且情况复杂,是最难防控的关卡,医院按照市区卫健委工作要求,抽调部分人员协助火车站员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,对进出站的旅客逐一进行体温检测、卡点区域消毒,尽全力控制疫情源头。“去车站的人员不够,我愿意参加,服从命令,站好岗,把好关!”陈娜老师是我院检验科工龄30余年的“元老级”职工,到火车站协助防控疫情的通知一经发出,陈娜老师挺身而出,积极参战,除了在科室参加值班之外,她还毅然请缨前往火车站参与轮班。由于年龄原因,陈娜老师的心脏本身就不太好,多年未值夜班的她,一天在火车站连续工作12小时,多次白班和夜班下来,身体终究支撑不住,心脏问题加剧,心肌缺血。疫情蔓延阜阳以来,她一直坚守在岗位,对一位“老兵”而言,无论体力和脑力,都是极大的消耗,她的冲锋和坚守,为年轻的技师们作出了表率。

与时间赛跑,为生命竞速

检验工作是通过对病人的各类标本精确检测得出结果,帮助临床医师对病人真实病情的了解和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,这就像是战斗中的情报人员,在看不见的战线,获取精准的情报提供给战斗人员,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,给“敌人”以精准打击,为“战友”赢得时间。特殊时期,由于群众对“新型冠状病毒”的恐慌心理,也由于“新冠肺炎”的症状与流感高度相似,有些病人出现发热、咽痛等症状之后特别担心害怕,早一点拿到诊断结果,会让病人忐忑的情绪早点稳定下来。接到相关标本后,检验技师会立即对标本进行处理,检查标本是否合格、分类、扫码、离心……一刻也不敢怠慢,几个检验室,多台检验仪器之间来回跑,距离虽短,但却一刻停不下脚步,一个班次下来,连手机里的计步名次,都是在好友排行里“名列前茅”。这所有的一切,都是为了第一时间得到检查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,为临床拯救生命争取哪怕早一秒的时间。

为生命逆行,向病毒出击

对新冠肺炎的确诊,必须要做咽拭子取样,进行核酸检测,而咽拭子的取样工作是极其危险的,需要被采集对象拿下口罩,张开嘴,发出“啊”的声音,采集人员再将咽拭子插入被取样人喉咙深处反复擦拭取样。这等同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中,稍有不慎便有被感染的风险。即使如此危险,我院检验科人员依然参与到颍东辖区“新冠”肺炎可疑人员的咽拭子采集工作之中,面对高风险的工作,所有参与的检验科人员没有一个人害怕,退缩,用担当和责任诠释着“敬佑生命,救死扶伤,甘于奉献,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。

疫情尚未结束,“战役”紧张且持久,我们将时刻保持“战斗”状态,继续坚守岗位,坚决服从并执行医院工作部署,团结一致,众志成城,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。